欢迎访问宁夏回族自治区信访局 登录个人中心

首页>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宁夏利通区综治中心:“一升多降”背后的基层善治密码

发表时间:2025-08-21 来源:多彩利通

“多亏了综治中心的专家们帮忙,这场困扰我们家多时的纠纷才能顺利解决。”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秦渠华苑居民马淑琴由衷感慨道。此前,马女士家中水管爆裂导致楼下邻居家被淹,赔偿问题令两家僵持不下。在社区、乡镇调解未果后,案件被及时上报至利通区综治中心。中心立即启动“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指派擅长赔偿调解的法官、熟悉社区的司法所干部和住建领域物业专家组成团队。他们实地勘察,依据《民法典》明确责任划分,同时兼顾邻里情谊提出解决方案。不到一周,这起眼看要对簿公堂的纠纷便得到高效化解,邻里关系重归于好。

如此高效化解矛盾,源于宁夏利通区以“实体+实战+实效”为导向,全面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此,利通区制定推行《乡镇综治中心工作制度》《矛盾纠纷排查预警规范》等7项制度机制,为区乡两级综治中心高效运行立规明矩。

在机制保障下,宁夏利通区集约整合法院、检察院、司法局、信访局等部门资源,规范组建48个法治力量联合编组,推动信息共享、联席会商、联合调处常态化,实现了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精准分流转办和全流程闭环管理。同时,2000余名平安志愿者等社会力量被纳入群防群治网络,延伸治理触角,有效凝聚起源头预防化解的强大合力。由此探索形成的“一站式受理、全链条化解、数字化赋能”基层治理模式,力求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上月,金花园社区平安志愿者在日常走访中,及时发现并协助调解了一起因小区停车位引发的邻里摩擦,有效避免了矛盾升级,便是这一模式的生动实践。

提升群众法治意识是源头减少矛盾增量的关键。在宁夏利通区金花园社区活动室,一场围绕“老人赡养与财产继承”的模拟法庭正在上演。法官扮演审判长,律师扮演原被告,居民们看得聚精会神。结束后,法官结合案例现场解读《民法典》。“以前觉得家务事闹上法庭丢人,现在明白依法办事才是正路!”社区居民何新民的感慨,道出了群众法治观念的可喜变化。这正是利通区“三官一师一员”机制组织政法力量下沉一线的生动实践。通过开展模拟法庭等情景化普法14场,集中宣讲、以案释法讲座178场,利通区显著提升了群众法律知晓率,群众主动寻求调解的数量也因此同比增长了27%。

为确保矛盾高效化解,宁夏利通区严格规范运行流程。中心实行“逢访必登、首接负责、当日汇总”制度,确保群众诉求“进门即能办”,非中心事项协助“出门衔接办”,并对疑难问题即时研判以降低信访增量。在处置环节,精准实施分级机制,简易纠纷就地快调、复杂纠纷专业调处、高风险疑难问题会商靶向化解,实现资源精准匹配。同时,刚性执行督办管理,坚持“研判前置、文书交办、限时办结”,临期预警、超期督办、闭环销号,对推诿敷衍行为通报考核压实责任。截至目前,中心累计受理诉求197件、现场解决处置69件,交办转办41件,衔接办理87件,发出的交办函均按期办结答复,形成高效闭环处置机制。

系统化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实战化建设,让宁夏利通区基层治理的成效清晰可见。今年以来,在排查更深入、渠道更畅通的情况下,利通区全区矛盾纠纷排查量同比上升19.1%,但同期信访数量同比下降8.29%,警情数量同比下降5.11%,12345民生领域投诉同比下降22.09%,行政复议数量更是大幅下降66.67%。这“一升多降”的鲜明对比,正是大量矛盾纠纷被吸附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的具体体现。

如今,综治中心带来的和谐与效率,正悄然改变着宁夏利通区的城乡面貌。河岸边秦坝关村的稻田里,农户们不再为土地流转纠纷烦心;马莲渠乡的西瓜田地上,多名户农户与浙江企业签下合约,合作有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在综治中心服务大厅里,11个工作窗口高效运转,一桩桩矛盾纠纷在屏幕上清晰地显示为“已结案”。

当“有解、能解、快解”成为群众走进综治中心的共同体验,新时代“枫桥经验”便在利通区最平凡的街巷、最广阔的田野里深深扎下了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