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宁夏回族自治区信访局 登录个人中心

首页>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一揽子解纷助力实现矛盾不上交 吉强镇凝聚多元共治合力筑牢基层平安基石

发表时间:2025-04-21 来源:宁夏法治报

“你们管不了这事,会有管得了的地方。”日前,西吉县吉强镇芦子沟村三组村民何某气愤地对吉强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说。何某的“烦心事”吉强综治中心不但管了,而且管得让何某心服口服,这也是西吉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缩影,真正实现了矛盾不上交。

一揽子解纷便民利民

今年1月11日下午,西吉县吉强镇出现大风降温天气,芦子沟村三组村民何某庄园旁的供电杆电力瓷瓶固定螺丝松动,供电线路失去稳固性,两条明线相交产生火花引燃了地面枯草,火灾致使何某庄院周围的若干木材、150袋玉米、8棵3年生红梅杏树受损。

事故发生后,国网西吉县供电公司吉强供电所及时对供电线路进行检修,消除安全隐患,积极与何某沟通赔偿事宜,但双方对赔偿金额争议较大,经芦子沟村治安保卫委员会多次调解仍未达成协议。

为切实消除矛盾纠纷隐患,芦子沟村治安保卫委员会将情况报告给吉强镇“1+1+3”功能型党支部,由功能型党支部组织召开镇综治中心、吉强司法所、芦子沟村负责人参加的法治联席会议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决定开展背对背调解,找准症结,化解何某的对立情绪。调解人员先走访了国网西吉县供电公司吉强供电所胡某,了解起火原因及企业承担赔偿的底线,向胡某讲解民法典第1165条关于过错责任的规定,明确其需承担主要赔偿责任。随后,调解人员实地勘查何某财产受损情况,合理评估损失,引入类案判决增强说服力,引导何某理性表达诉求。通过“法律攻心+情感共鸣”,双方最终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意见,签订了调解协议书,由吉强供电所赔偿何某财物损失1.2万元。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并不是说把场地建设的多大、多漂亮,而是把管事的人、解事的制度措施用活用实,也就是说,把‘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工作机制落地落实。”吉强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禹丽娟说。

吉强镇成立由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任支部书记,派出所所长、武装部部长任副书记,吉强司法所所长、西吉县法院立案庭庭长、法院专职委员、综治中心主任、综合执法办公室主任为委员,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功能型党支部,镇党委副书记和武装部长互为A、B岗,统筹武装部、派出所、退役军人服务站、司法所、禁毒办、妇联等力量,积极协调解决疑难复杂纠纷、信访事项、治安问题,充分发挥功能型党支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将镇司法所、武装部、退役军人服务站、禁毒办与镇综治中心五支力量进行整合,实行合署办公,并设置了信访接待大厅、“1+1+3”工作机制调解室、微法庭等功能室和信访接待、矛盾纠纷调解、武装干事、退役军人服务、法治宣教服务、治安维稳等岗位,将5名有丰富基层经验的工作人员充实到镇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解岗位,形成统筹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工作合力。

制度化解纷精准有效

3月11日,惠安警务室社区民警接到居民王女士求助称,其与已分居一年的丈夫因子女探视等问题矛盾不断。为有效化解该纠纷,民警联动社区、治保会组建调解团队,深入了解事情起因、矛盾焦点,对症下药,与当事人耐心座谈,引导双方理性表达各自的诉求与情感,并对双方情绪进行疏导。经过五次“情、理、法”并重的调解,屈先生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最终夫妻双方重建信任,这段濒临破碎的关系迎来转机。

吉强镇认真落实“周碰头、月研判、季盘点”制度,按照镇矛盾风险化解“周清季结”和各村(社区)矛盾纠纷排查“日清日结”、化解“日清周结”的要求,由镇功能型党支部分组成立专班下沉各村(社区)进行矛盾风险包抓排查化解,各村(社区)组织1298名村(社区)、公益性岗位干部按照1对27左右的比例对辖区常住户进行网格化包保联防。同时,在每个村(社区)建立一个法治功能型党小组,将39个村(社区)划分为270个网格,选配党员、村组干部、热心群众、公益性岗位人员为网格员、楼栋长,统筹网格员、退役军人、基干民兵、志愿者、“五老”乡贤等群防群治力量,发挥他们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按照“日排查、月例会、及时化、及时报”的要求,进行矛盾风险排查化解,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切实提高矛盾风险发现能力。

同时,依托宁夏社会治理基层综合指挥平台,配套完善了各村(社区)摄像头、音箱、话筒等设施设备,安排专人负责“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工作平台日常运行维护和矛盾纠纷信息录入,组织200多名网格员安装了手机端App,实现基层一线情况各级随时调度掌握和日常调度“看得见、呼得通、叫得应”,切实发挥平台在风险隐患排查、联动处置、协同指挥调度等方面的大数据智能化作用。

近期,湖滨社区工作人员在上门宣传医保政策时,发现宏森名都小区一住户家中因楼上频繁渗水导致其家庭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并且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双方多次私下协商,但始终互不相让。社区了解到具体情况后迅速响应,充分发挥社区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邀请矛盾双方来到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一起协商处理此事,社区网格员耐心听居民陈述,及时安抚双方情绪,并根据双方诉求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最终促成和解。

吉强镇抓巡查防控,推进治保委运行规范化。结合各村(社区)实际,对辖区内39支治安保卫委员会进行优化调整,党支部书记任主任,基干民兵(退役军人)和妇联主任任副主任,村(社区)警务人员任政治指导员,充分吸纳网格员、退役军人、民兵情报信息员、妇联执委、党员志愿者、乡贤能人、优秀青年等群众力量。各村(社区)治安保卫委员会充分发扬主人翁意识,常态化开展治安巡查防控,以巡逻“小齿轮”,推动平安“大转盘”,积极排查各类隐患,及时调处化解矛盾风险,为群众筑起一道平安“防火墙”。

同时,积极开展社区(小区)法治家园建设,坚持将法治元素植入社区治理,增设法治宣传栏、打造法治主题小公园、小广场,积极构筑吉强镇法治新景观,全镇各村(社区)实现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组织各社区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邀请律师、政法机关干部参与居住社区(小区)法治家园建设,开展法治课堂、法治讲座等活动,法治教育焕发新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