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峡市:多措并举“减存量、遏增量” 努力实现信访形势持续好转
2021年,青铜峡市认真贯彻中央和区市党委关于信访工作的决策部署,切实把信访工作做细做实做好,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落实“三个责任”,解决信访工作“谁来管”的问题。一是压紧压实政治责任。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14次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信访联席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信访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听取信访工作汇报,创新提出“信访积案化解攻坚年”“争取信访形势有根本性好转”等目标任务,高标准推动信访工作走深走实。二是压紧压实包案责任。坚持“市镇村”三级包案制度,市委书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主动包保问题最突出、矛盾最尖锐、化解难度最大的信访积案;20名市级领导深入基层、熟悉案情、督导落实,对包抓相关信访案件一包到底、一抓到底,直到问题解决;责任部门坚持一线“望、闻、问、切”,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在现场解决、在群众家中解决,形成了全市信访工作“大包抓”“大化解”的生动局面。三是压紧压实督办责任。落实信访督查机制,强化督办调度职能,创新开展“一周一督查、两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工作模式,先后70余次督查信访工作,做到以督查促工作、以督查促提升、以督查促整改,有力推动了信访事项化解和信访安全保障工作落实。
紧盯“三个关键”,解决信访事项“怎么办”的问题。一是紧盯“减存量”这个关键。扎实开展信访积案攻坚行动,下定决心、下大力气对历年全市陈年信访积案进行大化解大扫除,在财政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资金支持信访积案化解工作,推动化解一大批挂账多年的“老大难”问题,中央、区市交办的73件信访案件全部化解。二是紧盯“遏增量”这个关键。创新开展“市镇村”三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服务中心,84个行政村、24个社区全部实现三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构挂牌成立并运行,畅通了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的渠道。推行信访问题首办负责制,强化初信初访办理,全市受理初信初访信访事项377件,现已办理完结353件、办结率93.6%。今年全市没有新增一例因行政行为不当造成的重复信访事项。三是紧盯“查隐患”这个关键。深入开展矛盾风险隐患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全面推行全域网格积分制管理,深入排查各类信访矛盾和突出问题苗头隐患,真正做到各种矛盾纠纷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截至目前,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244起,化解1230起、化解率98.87%,老百姓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升温”。
创新“三项举措”,解决信访工作“长久立”的问题。一是创新建立“快接快办”制度。按照“日接收、周落地、月办结”的要求,全面推行“网上信访”和“人民来信绿色通道”,引导群众通过网站信访、手机信访、微信信访等方式表达诉求,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最多访一次”,信访事项的办理时限比往年平均缩短30天,无一例超期办理情况发生。二是开展“四无”村(社区)创建活动。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第一防线作用,创新开展“无人员进京上访、无人员赴银到吴上访、无10人以上到市政府集体访、无因信访问题引发极端恶性事件”四无村(社区)创建活动,对创建成功的村(社区)以奖代补,鼓励基层党组织提升治理水平和能力,引导群众自治自理、激发“主人翁”意识。目前,全市申请创建的“四无”村(社区)共65个,通过评定验收的“四无”村(社区)44个,占村(社区)总和的40%。三是用好用活“三色”管理。坚持问题不化解、教育管理不脱钩,按照“北京不能去、当地不能聚、跨省不能串、网上不能炒”的底线要求,实行“红、橙、黄”三色登记预警管理机制,按照“一人一策一专班”要求,集中力量、全力以赴化解信访事项,真正做到“事要解决、案结事了”。